博鱼体育中国入口在中国有超3亿人在假装睡得着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12-27 23:03

  博鱼体育中国入口世界睡眠日。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 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,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 38.2%,超过3 亿人有睡眠障碍。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。

  在最近发布的《中国睡眠研究报告(2022)》中,国人整体睡眠发展状况不容乐观。2021年,64.75%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,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不足8%。

  那么,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吗?睡眠的最佳时间是11点前吗?失眠为什么会持续发作?失眠与抑郁有着怎样的关系?

  一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专家孙伟博士,18年来,他帮助过10万失眠患者改善睡眠。这次他把自己的全部从业经验浓缩在这本书中。想从根本上帮你解决问题,真正获得有价值的睡眠。

  今天,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书中的相关篇章《常识→关于睡不着的一切》。失眠者只有先掌握最基本的常识,明白“控制可以控制的,接纳无法控制的”这个道理,才有疗愈失眠的可能。

  你失眠有多久了?在我诊治过的患者当中,失眠历史最长的是一位82岁的老先生。他从27岁开始失眠,找我治疗时已经失眠55年了!其实,还有失眠历史更长的。2009年去世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是我最尊敬的学者之一,据他自己描述,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,他正好在德国留学,受战争的影响,从那时开始失眠。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去世,所以他的失眠史有70年之久。

  失眠多由生活事件诱发,如:人际关系紧张,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压力过大,外伤、躯体疾病、倒时差等。按常理,诱发失眠的生活事件消失以后,失眠应该自然痊愈。然而研究却显示:失眠发生1年后,仍然有70%的人存在失眠;失眠发生3年后,仍然有50%的人存在失眠。失眠为何会持续作怪,长久不愈呢?以下9种表现可能是重要原因。

  经常变换作息时间,导致睡眠节律紊乱。比如季羡林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就回到祖国,但因研究、翻译、写作等诸多事务繁忙,无法规律作息,这可能是他持续多年失眠的重要原因。

  失眠者为了尽早入睡,往往采用提前上床的方法。但如果没有困意,提前上床只会加重入睡困难。

  失眠者醒来后感觉睡眠不佳,往往会赖床,希望通过多躺一会儿补足睡眠。但过晚起床不仅无法补足昨晚的睡眠,还会加重第二天晚上的失眠。

  失眠者往往感到白天精力、体力不足,试图通过补觉或午睡来弥补夜间缺失的睡眠。但一旦补觉或午睡时间过长,就会导致当天晚上入睡困难,使失眠进入恶性循环。

  床是用来睡觉的。如果因为睡不着而在床上做很多与睡眠无关的事,如看书、看电视、听音乐、上网、玩游戏等,就会削弱床和睡眠之间的关联,从而加重失眠。

  人体褪黑素是促进睡眠的神经递质,而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发射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。如果褪黑素分泌不足,则出现入睡困难。中国睡眠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《2017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》显示,90%被调查的对象睡前会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刷微博、上微信、玩游戏、看视频等。

  酒精可以让人产生困意从而帮助入睡。有些失眠患者会通过饮酒助眠。饮酒后虽然入睡变快,但深睡眠会减少,而且容易早醒。并且如果经常饮酒助眠,会导致酒精依赖,从而加重失眠。

  失眠出现后,患者如果过分担心失眠带来的不良影响,会导致过度紧张。过度紧张,又会加重失眠,从而形成“失眠—紧张—失眠”的恶性循环。

  很多失眠患者上床后大脑变得非常兴奋,脑子像过电影一样回忆发生过的事或者计划未来的事,如此思虑过度会导致入睡困难、频繁觉醒等,从而使失眠加重。

  如果你有以上加重失眠的行为,要尽快解决,才能使失眠尽早疗愈。本书也会介绍相关治疗的方法,帮助失眠者培养睡眠节律、减少对失眠的担心、控制思虑过度等。

  这首名为 Weightless 的纯音乐是英国乐队 Marconi Union 和声音治疗专家合作创作的,有严谨的脑科学理论作为支撑,被多家媒体和睡眠研究机构成为“有史以来最让人放松的音乐”,能有效地减少压力,降低血压和心率。

  抑郁症是现代生活中提及率很高的一种疾病。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、疲乏无力、没有兴趣等,严重的会有自杀行为。

  由于抑郁症经常伴有失眠表现,而且长期失眠也会让人心情烦躁、疲乏无力,所以很多失眠者会担心自己患上了抑郁症。那么失眠与抑郁症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?

  抑郁症的序贯治疗(简称 STAR*D)研究是世界上关于抑郁症的最有影响力、最大型的临床研究之一。这个研究显示84.7%的门诊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表现。抑郁症的失眠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、夜间觉醒和早醒等。夜间觉醒是抑郁症最常见的失眠类型。27.1%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存在入睡困难、夜间觉醒、早醒三种失眠表现。

  也有研究提示,早醒(比往常早醒2小时以上)是抑郁症特征性的失眠表现。因此,失眠患者,尤其是以早醒为主要表现的,应该常规筛查是否患有抑郁症。如何筛查呢?可以先通过最简单、实用的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(简称PHQ—9)进行自我筛查。此表(下图)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特·斯皮策等人研发,共有9个问题,每个问题的评分从0~3分共有4个等级。

  量表结论 0~4分→没有抑郁 5~9分→轻度抑郁 10~14分→中度抑郁 15~19分→中重度抑郁 20~27分→重度抑郁

  如果失眠患者的此量表测试总分≥15分,建议去精神或心理科就诊,进一步明确是否患有抑郁症。如果确定有抑郁症,也不要恐慌,因为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。

  失眠以后,如果不及时治疗,或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式,有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。

  在这里介绍一个关于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实验。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抑郁症动物模型之一,最早由法国罗杰·波索尔特等人提出,于1977年发表在著名的《自然》杂志上。实验是通过“强迫游泳”的方式进行的——把老鼠放到一个水杯里,老鼠开始会到处“游泳”,试图摆脱水。多次尝试游泳还是失败后,老鼠会呈现“挣扎”姿态,而越努力挣扎越会消耗能量,当能量消耗殆尽,老鼠会“漂浮不动”,彻底放弃,也就是患上了“抑郁症”。把这个模型应用到失眠与抑郁症的关系上,也是非常贴切的。

  刚失眠时,患者会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摆脱失眠,比如运动、按摩、听音乐、寻找“祖传秘方”等,类似处于“游泳”的阶段。当多次尝试这些方法后,仍然无法改善睡眠时,患者则变得烦躁不安、恐惧,也就是“挣扎”和焦虑的阶段。这种痛苦挣扎,会消耗患者的能量。当能量耗尽,患者开始陷入绝望,觉得活着没有意思,什么都不愿意干,少言寡语,也就是“漂浮不动”的抑郁阶段。

 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,其实失眠本身不会导致抑郁症,反而是对失眠的“挣扎”过度消耗了能量,从而导致人出现抑郁症状。老鼠如果刚被放进水里时,就采取“漂浮”态度,就不会让能量消耗殆尽。患者刚失眠时,如果就采取“爱睡不睡”的“漂浮”态度,可能就不会发展到抑郁症了。

  所以失眠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失眠的恐惧和挣扎。睡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,我们是无法控制的。但如果能对失眠采取接纳的态度,失眠时也能安住在当下,不烦躁、不挣扎,就可以避免发展为抑郁症。

  前面提到,睡眠的深浅、做梦多少、睡眠长短,我们是无法控制的。那么什么是“深睡眠”?什么是“浅睡眠”?人为什么会做梦?我们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呢?弄清楚这些问题,就能减少我们对睡眠质量的担心。

  正常睡眠过程包含两个不同的时期,分别为:“快速眼动睡眠期(REM期)”和“非快速眼动睡眠期(NREM期)”。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又分为1期(N1)、2期(N2)、3期(N3)。其中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1期和2期睡眠,被称为“浅睡眠”。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3期睡眠,被称为“深睡眠”。至于快速眼动睡眠期,多会有梦境体验,因此常被称为“做梦睡眠”(见下图)。

  人们的正常睡眠往往是先进入1期和2期浅睡眠,然后再慢慢进入3期深睡眠。3期深睡眠结束后会再回到2期睡眠,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。这个完整的过程被称为一个“睡眠周期”。每个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。整夜睡眠大约有4~5个睡眠周期。正常人睡眠时期的变化详见下图:

  每个睡眠时期的作用各不相同,都不可或缺。非快速眼动期睡眠,包括“浅睡眠”和“深睡眠”,是用来恢复体力的;而快速眼动期的“做梦睡眠”可以巩固大脑记忆,恢复精力。

  做梦,其实是记忆再加工、储存的过程。如果缺少了快速眼动期的“做梦睡眠”,人们就记不住事,容易发展成“痴呆”。

  睡眠与吃饭一样,每种食物都有其特殊的营养成分,不可偏食。睡眠也是这样,不能只想着“深睡眠”,而讨厌“浅睡眠”或“做梦睡眠”。正常人1期睡眠约占总睡眠的2%~5%;2期睡眠约占总睡眠的45%~55%;3期“深睡眠”仅占总睡眠的13%~23%;快速眼动期的“做梦睡眠”约占总睡眠的20%~25%。

  那我们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呢?有没有标准的睡眠时长?一定要睡够8小时吗?其实,并没有标准的睡眠时长。睡眠时长,和人的饭量一样,都是因人而异的。睡眠好坏,不能以睡眠时间的长短作为评判标准,而是以睡眠后第二天精力、体力是否够用为标准。

 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参考时间的话,成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是4~5个睡眠周期,每个睡眠周期大约90分钟。这样算下来,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约为6~8小时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,人的睡眠需求会越来越少。各个年龄段的大体睡眠时长如下:

  潜意识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。我们平时无法觉察到潜意识,但它又控制着我们大部分的心理活动。意识和潜意识就像是一座冰山,意识是浮出水面的部分,潜意识是藏在水下的部分。按照水和冰的比重,藏在水下的冰山部分,则约占90%。

  弗洛伊德认为,心理治疗就是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。潜意识是个人在成长历史中形成的,蕴藏着人本身的生命力。人本身的生命力主要是“生本能”,就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。按照目前的心理学研究,人有三种根本动力,即:性、攻击性和自恋。性是维系人类发展的动力,攻击性是维系人类生存的动力。自恋对于维系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。而且,性和攻击性的动力,也是自恋动力演化的结果。由此可见,自恋可能是人心理最重要的动力。

  关于自恋,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。他曾在著述中提出过“全能自恋”的概念,引人深思。

  什么是自恋?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,认为自己比别人强。刚出生时的婴儿,处于“全能自恋”的状态,即: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,自己一动念头甚至可以毁灭整个世界。随着人心智的成熟,“自己是神”的“全能自恋”会慢慢发展为“健康自恋”,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神,也不是可以掌控一切的世界主人。人长大后,如果还活在“全能自恋”之中,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。最典型的就是“自恋性暴怒”,表现为: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转,“全能自恋”的“神”就会变成“魔”,恨不得毁掉整个世界。

  到了成年,如果还活在“全能自恋”和“自恋性暴怒”中,就表示心理发育水平处于很低的状态。这种人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中,不能意识到别人和自己一样是平等、独立存在的,也不能意识到人无法掌控一切。当我们试图掌控一切时,其实就是“全能自恋”的一个表现。

  有些失眠者,也活在“全能自恋”的幻象中。其实,睡眠和体温、脉搏、血压等生理现象一样,都不受人自主的控制。但很多人以为自己是“睡神”,非要控制自己的睡眠,比如:一定要睡8小时、一定要有深睡眠、一定要很快入睡、一定要一觉到天亮......当人试图控制自己的睡眠时,却发现根本控制不了。这种失控感,就会刺痛“全能自恋”的敏感神经,让失眠者烦躁不安,严重者甚至痛不欲生。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“睡神”时,就不再试图控制睡眠,而是顺其自然,抱着“爱睡不睡”的心态,睡眠反而自动改善。

  人在成长过程中,逐渐发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“神”时,就会努力到外界寻找一个无所不能的“神”。这就是人从“自恋”到“依恋”的发展过程。但是,在从“自恋”到“依恋”的发展过程中,人们却经常误入歧途,走了极端,把本不是神的依恋者当成了神,我称其为“全能依恋”。

  很多拜金主义者,把金钱当成了可以“依恋”的神。当他们发现金钱并不是万能的“神”时,就彻底陷入崩溃;恋爱、婚姻中的人们,发现他们的“男神”或者“女神”并不是“神”时,就对爱情彻底绝望;教育子女时,父母发现孩子不是“神童”时,总是愤怒地拿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来伤害子女的心灵。所有的这些烦恼、痛苦,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把不是“神”的对象当成了“神”。失眠者最开始失眠时,往往受到一些事情的刺激,比如夫妻吵架、同事矛盾、亲子不和等等。之所以受刺激,就是因为错误地把别人当成了“神”。如果能够清醒地认识到,人就是人,别人和自己都不是完美的“神”时,我们就多了一分理解和包容,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和谐了。

  根据潜意识理论,我们对失眠者进行深入分析,不难发现失眠背后真正的两个根本原因:一、把自己当作“神”去掌控一切的“全能自恋”;二、把别人或外物当作完美之“神”的“全能依恋”。如果我们潜意识里面持有这两种不合理的信念,必然会遭遇无穷的挫折与烦恼,从而导致失眠。

  《失眠疗愈》由拥有18年临床实践,诊疗超过10万+失眠患者的北京大学睡眠医学专家孙伟博士撰写,并获中国睡眠研究会科普部权威推荐。书中系统阐述了“行动改善睡眠、药物辅助睡眠、从心根治失眠”三部曲治疗法,打包世界睡眠研究的最新成果&基本知识&数据调查&科学测试&行动步骤&药物指南&真人分享,并配以近百幅暖心疗愈插图和药物全彩图片,帮助失眠患者走出误区、释放焦虑,及早获得疗愈。《失眠疗愈》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